Thomas Derksen (《歐洲時報》)
亞太中文電視臺 中國僑網訊(記者 潘聞博 編輯 丁海平/楓楊)據《歐洲時報》報導,29歲的Thomas Derksen站在窗前,望向遠處。他跑著調改唱中文歌曲《星語心願》前兩句,“心痛到無法呼吸,等不到你跌價的消息!”
這是Thomas Derksen 今年發佈在中國社交媒體的短視頻《我只不過想在上海買套房》片段。他來自德國北威州小鎮馬林海德,中文名叫阿福,目前在中國致力於自媒體短視頻創業。在《我只不過想在上海買套房》中,阿福語速飛快,頻繁變換表情和手勢,吐槽上海的房價。但在視頻最後,他不再搞怪,而是對著鏡頭說,“房子不應該是我們唯一的追求,更不應該為了它就忘了生活真正的意義。大家說對不對?”
“對對對,大家幹了這碗雞湯!”在中國視頻網站“嗶哩嗶哩”,有線民在留言區發表如此評論。目前,這一視頻在“嗶哩嗶哩”被點擊27.2萬次,收穫近1000條彈幕評論。而在阿福的微信公眾號“阿福Thomas”,該視頻文章的閱讀量也已超過10萬次。
《我只不過想在上海買套房》,是阿福眾多熱門搞笑視頻的其中之一。
“求穩定者不適合做自媒體”
阿福投身於短視頻創業,源自一次偶然嘗試。2016年初,他在春節假期中閑來無事,製作了短視頻《老外介紹德國蔬菜》。“起初只是隨便玩玩,想練習一下怎麼編輯和剪輯視頻。”
令阿福火起來的是他發佈的第二個視頻:《娶個中國老婆是種怎樣的體驗》。在此視頻中,阿福一人分飾多角,扮丈母娘催婚催生,演丈人玩撲克打麻將,學妻子買首飾計畫旅遊時的模樣,吐槽“洋女婿”遇到的各種有趣事情。在視頻網站“美拍”,這一短視頻收穫了4000多條評論。有網友回復道,“我也想找個德國男朋友,包介紹嗎?”
阿福的搞笑視頻主題涉及中德飲食、語言和生活習俗等方面。他吃昆蟲菜、吃牛蛙,挑戰豬腦、皮蛋、鳳爪、辣條、臭豆腐等“外國人最害怕的中國菜”;他談留學經驗,講述在中國當德語老師的感受;他訴說如何在中國過七夕節和春節,也向中國線民介紹德國人是如何過耶誕節的。
“這些短視頻目前會發佈在國內外的視頻平臺上。”阿福說,“比如我們會讓德國的朋友幫忙發佈在Facebook和YouTube上,讓外國人通過這些視頻瞭解中國的美食、地方和文化,當然還有中國的民眾。”
“做中德文化的橋樑”
不僅僅是搞笑視頻,在中國,阿福還做一些和德語教育、中德文化交流有關的工作。他多次到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參加演講活動,為留華創業的德國學生及打算赴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答疑解惑。
“我也不是專業的培訓機構人員,主要是為他們加油鼓勁。”阿福說。學生時代的他家庭條件不好,憑自身努力拿到獎學金,獲得到中國留學的機會。他希望這種親身經歷,可以激勵來華留學的德國學子。
他還向打算赴德留學的中國學生介紹德國大學生活,並建議他們“多交德國朋友,學好德語和德國文化”。在微博和微信,有不少線民會問他一些和德國有關的問題,“只要有空,我都會回復他們。”
他還想做“中德文化的橋樑”。在阿福看來,很多中國人對德國很好奇,想瞭解德國的民眾、歷史及文化。相應地,很多德國人也想瞭解中國。為此,每當他回到德國,都會去電臺、電視臺參加一些脫口秀節目,向德國民眾介紹中國及自己在中國的生活。“我讓大家知道,其實中國和德國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不一樣。我們都希望過上好生活,都希望家人身體健康。這是共同的追求。”
“喜歡傳遞正能量”
阿福說,他們全平臺目前的“粉絲”數量約為600多萬。有一些網友給他留言,說自己生活壓力很大,本來不開心,但看了他的視頻後心情變好。“看到這種評論我很高興。我覺得我們的視頻比較接地氣,給大家傳遞了正能量,不僅讓大家覺得是在搞笑,也可以思考一下人生。”
“每天早上起來,我都感覺是在為自己、為了我們這個平臺而工作,因此很開心。”阿福說,“身體是最重要的,我和我老婆最近都在努力運動。”
“他很吃苦耐勞,有時候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我們都吃不消,但他還是在堅持表演。”在阿福的同事、負責視頻內容的孫熹看來,阿福私底下是一個很有趣且愛開玩笑的人,“他不會生氣,一直在和我們講道理,我們也會和他說很多生活上的煩惱。”
初到中國 對中國的一切都感興趣
“我的中國親人是上海人, 因此我感覺上海很親切。對我來說,上海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二家鄉。”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阿福講述了自己與中國的故事。
阿福與中國的故事起源於2005年。那一年,還在念高中的他跟隨一位拿到漢學博士學位的老師學習中文。“當時對我來說,中國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家。”2007年在那位老師的組織下,阿福第一次到中國遊玩。為了那次旅行,他特意兼職打工以賺取旅途所需費用。
首次中國行,阿福在老師的帶領下游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到上海看高樓大廈,在南京參觀名勝古跡。“當時我對什麼都感興趣。因為第一次來這麼遠的地方,仿佛到了一個新世界。”儘管同中國人進行言語交流仍存在障礙,但阿福十分渴望瞭解中國的城市景觀和百姓的衣食住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熱情好客的中國人,他們對我這個胖胖的藍眼睛的外國人充滿了好奇。”阿福說。當時他下決心要更認真學習中文,以深入瞭解中國和中國人。
中國妻子是創業團隊“大腦”
在中國,阿福還收穫了愛情。
2012年,阿福通過朋友與上海女孩朱莉萍相識。兩人後來單獨約會吃飯,並確立了戀愛關係。““第一眼,他就是我的全世界。” 朱莉萍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這樣對阿福表白。2015年他們結婚,婚禮上阿福身穿漢族傳統的彩繡大紅吉服,背著戴鳳冠、披霞帔的朱莉萍,二人笑顏逐開。
在阿福創業過程中,他的中國妻子扮演了重要角色。“我老婆是我們這個創業團隊的大腦。大部分的段子、腳本都是她在寫,她在創意這方面很有天賦。”阿福說,“她還負責和把控內容和聯繫客戶,我們公司都是她在管理。”
在阿福眼中,工作生活多年的上海是一座開放的國際大都市。“這裏有很多中國人,也有很多外國人,有各種各樣的文化、美食和語言。”
在中國,感受便利生活
今年6月29日,阿福給德國總理默克爾寫了一封電子郵件。
呼籲德國向中國學習移動支付技術,是這封郵件的主題。“在中國我發現,移動支付時代已經不是未來,而是每天實實在在的生活。”阿福在郵件中寫道。
平時不論是打出租車、買菜還是買花送給妻子,甚至是在街邊買瓶水、繳水煤電費,阿福都能用手機完成支付。“手機支付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很安全,對客戶和商家來說都很便捷。”阿福說。
2016年8月,阿福只帶手機和護照,從上海乘坐高鐵到達杭州,體驗了“杭州無現金一日遊”。在杭州,他吃燒餅、坐公交、看中醫、逛街購物、喝龍井茶,全程不使用現金,而只用手機完成付款。“手機真的解決了我一天的所有需求,我把這段難忘的經歷發到網路上,吸引了很多中國線民點贊。”
令阿福感到方便快捷的還有中國網購。在今年8月發佈的一個短視頻中,阿福對比了中德兩國網購的便捷程度。他說在德國,網購商品發貨一般要3到7個工作日,且雙休日節假日不上班;而在中國,下單之後常常隔夜就能收到商品。“快遞費只有幾塊錢,有時候還包郵。要是退貨就更方便了,點一點手機,馬上就有快遞員來取貨。”
(文章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