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博士給秘魯學生講授孔子與《詩經》
亞太中文電視臺 中國僑網訊(記者 孟可心 編輯 周兆軍/楓楊)秘魯天主教大學的孔子學院,十八日舉辦了一場題為:孔子與《詩經》演講,主講人是旅居秘魯的吳劍博士。近年來,他受孔子學院之邀先後舉辦過《先秦儒學中“和”的概念》、《孔子讀易》、《論語新讀一則:孔子論為學》等一系列講座。
吳劍用精通的西班牙語,把中國深邃的傳統文化內涵,引經據典,來佐證每一句、每個字的深刻含義。他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加上他對儒學文化的長期研究,並通過語言、圖像、音樂等淺顯易懂,由淺入深,用秘魯人習慣接受的方式傳達給他們。
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與中國文化愛好者認真聆聽
在孔子與《詩經》的演講一開始,吳博士給學生們觀看了G20杭州峰會上表演的一曲取自《詩經·小雅》的《呦呦廘鳴》為開場,這首當年周文王宴請諸侯百官的歌曲,為中國歷朝歷代所重視,同時也引起了世人觀注,由此引出中華文化的《詩經》淵源和傳統。
在演講中,吳博士介紹《詩經》的成書、體例和表現手段,分析了《論語》中孔子對《詩經》的解讀,從中總結出孔子詩論的基本觀點,並從這個源頭開始,追溯了儒家詩學對歷代中國文學的影響。
吳劍詳細解讀了孔子論《關雎》,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體現了儒家的中道、中庸。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是對《詩經》的價值判斷,這成為後來中國詩學正統主流的定音之鼓;吳劍還把孔子認為詩歌的功能,在於“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而“興觀群怨”之說,一直成為中國傳統文藝批評的最基本的原則。孔子詩論,形象地闡釋了先秦儒家的思想精髓,其“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美學取向和道德追求,在中華文化傳統人格的培養和形成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影響至今。
吳劍與孔子學院秘方組織者
兩個多小時的演講中,在場的五十多名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錄音、錄影、提問,吳劍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比喻,答疑解惑,現場互動氣氛非常活躍。
此次講座資訊在大學網上公佈,報名的人數達到上百人。吳劍表示,他很高興地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秘魯人關注中國文化,希望瞭解更深層的中國傳統文化,他也很願意通過他的語言優勢和多年來對儒學文化的深刻理解,更精准地傳達給秘魯學生。
(文章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