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通訊社 亞太中文電視台 海研智庫消息(編輯 趙筱婧)上海市被網友們稱為「魔都」。魔力在哪裡?10月24日,兩岸新媒體聯合記者團來到上海,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接見了兩岸記者,向大家展示了上海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並着重向台灣記者介紹了兩岸交流情況。鄭鋼淼部長說:台灣同胞在上海很幸福!
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與國台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座談,並會見兩岸記者團一行。 中國台灣網記者 陳佳慧攝
吃改革飯,走改革路
上海市經濟發展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以浦東新區為代表,上海市成為全國城市中最大的經濟板塊。1978年,上海市GDP為272.81億元,1992年的時候,首次過千億,達到1114.32億元,2006年過萬億,達到10572.24億元,到去年2017年,已經過了3萬億,增長速度是讓世人驚喜的。上海市經濟發展聚集效應明顯,取得這樣的成果,鄭鋼淼部長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吃改革飯,走改革路」。
上海金融中心,亞洲最高建築。 海研智庫記者 趙筱婧攝
上海已經成為國家的金融中心,現有機構金融1500家,外資500家。其中台資金融機構有43家,佔全國台資金融機構的數量的一半以上。全年金融機構交易量達1400萬億。上海市人均住房為36平米,一個三口之家可住上100多平米的大房子,居住舒適感強。當然鄭鋼淼部長不諱言地說,上海也有20至30萬的老城鄉,住在這裡的老百姓過得也很安逸,但是市委書記坐不住,多次實地調研,商討方案,加快改造速度,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上海市有三個看點:一是浦東新區,二是自貿區,三是科技創新。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浦東新區在1990年啟動,經過了28年的發展,現在是一片繁榮景象。陸家嘴一帶,相當於五分之一上海市的面積,四分之一上海市的人口,帶來了三分之一上海市的產值,去年達到了3938億元,經濟密度很大。自貿區建立五年了,圍繞投資管理、金融貿易進行制度創新,現在上海市出口額的五分之二由自貿區提供。在科技創新這塊,正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新興產業為領導,以科技業為支撐的發展模式。
上海陸家嘴地區。 海研智庫記者 趙筱婧 攝
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不斷提升城市能級,着眼長遠,放眼未來發展,形成頂尖城市的發展模式,不斷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作發展的排頭兵。
台胞在上海很幸福!
兩岸記者採訪上海市台胞。 海研智庫記者 趙筱婧 攝
上海一直是台胞聚居最多、台企台商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在滬生活的台商達到40多萬。截至目前,上海歷年累計批准台商投資企業12623家,吸引合同台資達到397.93億美元,僅次於江蘇省和廣東省,居於大陸各省市吸引台企投資的第三位。
雖然民進黨上台後,採取了一些壁壘性的措施,但上海市還是展示了強大的磁吸效應,從2016年以來,上海批准新設台企1365家,吸引合同台資40億美金。每年新增台企約為600-700家。同時,上海市也不斷優化台商投資環境,吸引台企紮根大陸及上海經營發展。上海市台辦積極服務台商台胞,注重幫扶台企轉型發展,為其創造發展機遇。發揮上海的優勢地位讓台胞台商在大陸上海立足,然後再輻射國內其他兄弟城市。上海給台資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目前達到1千億元。在中央出台「31條惠及台胞措施」後,上海出台55條具體落實措施,為台商台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鄭鋼淼部長說,「台灣同胞在上海很幸福!」
滬台民間交流表現為以經貿為核心的全方位交流。除了經貿往來,海派藝術文化節、兩岸文化燈節、海峽杯籃球賽等項目都促進了兩岸的交流,上海和台北的雙城論壇也連續舉辦多年,成效顯著。目前,島內僅台北市就有1000多名運動員在上海市移訓。鄭鋼淼部長指出,在城市發展上,台北也有很多可供上海市借鑒的經驗。雖然現在去台灣限制很多,但交流對兩岸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凝結更多共識。
座談現場。 中國台灣網記者 陳佳慧攝
(相關數據由上海市台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