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世界新聞網》記者姚月2017年10月29日德國報導)46歲的德國詩人揚·瓦格納(Jan Wagner)於28日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州立劇院被授予德語文學最為重要的獎項——格奧爾格·畢希納獎(德語:Georg-Büchner-Preis)。
揚·瓦格納1971年10月出生在漢堡,是德國的詩人和翻譯家。他曾在漢堡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愛爾蘭聖三一大學研究英國和愛爾蘭當代詩歌,發表了不少的詩和詩評。從1999年起更是屢屢得獎。其中一個重要的獎項是2015年的萊比錫書展獎,獲獎詩集是《雨桶變奏》,以及昨天在達姆施塔特州立劇院被授予的格奧爾格·畢希納獎,獎金5萬歐元。頒獎者在授獎詞中稱讚他的詩是“會不斷發光的畫”。瑞典文學學者,作家和翻譯家阿裏斯·菲奧雷托斯在他的授獎詞中還說:“當你閱讀了瓦格納的作品後,他那雖出其不意,卻順理成章的圖像會留給你光芒。”
揚·瓦格納在他的致謝詞中說,自己的詩歌與畢希納有相似之處:“我寫詩歌,儘管詩句在韻律中游戲,但它不一定押韻,而這種聲與形的遊戲並不是兒戲,它是具有創造性的摩擦,是鬆動和解開聲與形之間僵化的關聯的行為。 ”他還說:“我寫詩歌的信念是,最微小的事物也能成為一首詩,而一首詩包含了最複雜的事情,並且能讓美麗和黑暗一樣被直接和明智地體驗。”
記者對於揚·瓦格納,並不陌生。一是幾年前在挑選翻譯作品時,讀過他的詩;二是春天時翻譯過他的詩《試論蚊子》,並與他有過聯繫。因此也就特別為他高興。 值得一提的還有記者和他在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的巧遇。記者那天想去卡爾·翰澤爾出版社找版權部的一位女士,可惜她不在,而無意間發現楊·瓦格納的報告正在另外一個廳進行。便和一位中國來的朋友迅速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趕上了聽他用德文朗誦他的詩《試論蚊子》。
格奧爾格·畢希納獎(德語:Georg-Büchner-Preis)是德語文學獎項,以德國劇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命名。畢希納文學獎每年頒發一次,發給那些“用德語寫作的,其全部作品對當代德國文化生活的形成有著傑出貢獻的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獎與歌德獎一起被認為是德語文學的最重要文學獎。
格奧爾格·畢希納獎創立於1923年,當時只是授予和畢希納的故鄉黑森有關的藝術家,獲獎者包括視覺藝術家、詩人、演員和歌手。1951年,畢希納獎改為文學獎,由德國語言和文學學院頒發,頒獎地為達姆施塔特, 從2002年起,獎金額為五萬歐元。畢希納獎的獲得者中有四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是君特·格拉斯(1965),海因裏希·伯爾 (1967), 埃利阿斯·卡內蒂 (1972), 和耶利內克 (1998),因此畢希納文學獎常被作為德語文學界的諾貝爾獎風向標。但也有不少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未曾獲得畢希納文學獎,比如赫塔·米勒和托馬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