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中文電視臺 中國僑網訊(編輯 李明陽/楓楊)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任上首次亞洲五國訪問行程,返美之後不忘向公眾展示其“豐碩成果”,其中令他覺得驕傲的一筆,是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故宮博物院寶蘊樓茶敘時,用平板電腦向中國領導人展示自己的外孫女阿拉貝拉中文才藝一幕。
年幼的阿拉貝拉,能演唱中文歌曲,還能背誦《三字經》和中國古詩,她稚嫩而可愛的表現,不僅獲得了“A+”的誇獎,更萌化了中國億萬民眾的心。可以說,特朗普此次訪華之旅圓滿落幕,會中文的阿拉貝拉在公關方面立了重要一功。
此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眼下中華傳統文化在全球引發的熱潮。在全球知名的政要、富豪、科技大佬的圈子裏,像特朗普之女伊萬卡這樣,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學習中文與中華傳統文化的不在少數。許多金字塔頂尖的人物,自己本身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擁護者。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在更為大眾化的層面,如今到中國留學、旅遊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而一些國家也逐漸開始在教育體系中提升漢語的地位。像英國政府早前推出一個名為“卓越漢語教學”的中文教學專案,規定參與學習的孩子每週學習八小時中文,目標是在二0二0年前,培養五千名漢語流利的英國學生。而英國一些學校也推出單獨課程,將中文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就連喬治小王子就讀的學前班,也開設了中文課。
資料圖:11月7日,在英國倫敦韋德小學,學生在中文教室上課(新華社記者韓岩攝)
這對仰賴於中文這一語言載體傳播的中華傳統文化而言,無疑是令人欣喜的好進展。因為顯而易見的是,伴隨著中文學習群體的日益壯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像阿拉貝拉在學習中文時,也通過背誦《三字經》及中國古詩的途徑,加深了對中國古典文學與道德、禮儀、行為規範的瞭解,就是這樣一種在語言學習中不知不覺“文而化之”的過程。
然而文化傳播遠遠不止語言傳播一個面向,稍微熟悉文化領域及文化產業的人都知道,“文而化之”是多麼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在這過程當中,來不得半點急切與強迫,否則非但不能激發受眾的認同與共鳴,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令人心生排斥甚至抗拒。
中國政府為大力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先後在全球一百四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逾五百所孔子學院、逾一千七百個孔子課堂。
然而規模大則大矣,近年圍繞孔子學院的爭議不時出現,不少聲音集中在一兩個方面,即認為孔子學院的存在,造成不平衡競爭。
毋庸諱言的是,這種爭議的出現,本身就說明來自不同文明的群體之間,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也凸顯中華傳統文化在某些領域的傳播,面臨著相當困難複雜的局面。
這樣的現實,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提出了非常高的時代要求,同時也告訴人們:切不可操之過急。身為政策的制定者與文化的傳播者,能否擔當好自己的角色,一方面充分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淮確把握、理解、尊重受眾的文化心理,一方面在每個環節、每個細節上拿捏好分寸,真正以“和”的概念和精神,以園丁育苗般的耐心,去做滋潤人心的工作,是決定文化傳播效果能否達致預期的至為關鍵的因素。這一點,恐怕需要努力再努力地加以提升。
(文章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