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旅新聞

书画伉俪 丹青人生 ——扈鲁、问墨的艺术之旅

Asia TV 2020-6-7 NewsCenter 25437

书画伉俪 丹青人生
——扈鲁、问墨的艺术之旅
拙诚 新文
“水光山色葫芦风,吉祥万代聚其中。扈鲁引来碧葫海,问墨笔锋牵芦梦。”当代著名诗人冰虹在她的七绝《致葫芦画社》里面,将一对在业界享有美誉的书画伉俪巧妙地融入其中,他们就是扈鲁与问墨。
扈鲁,本名扈庆学,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葫芦画社社长,当代“葫芦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葫芦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因古代曾称葫芦为扈鲁,遂以此为笔名,寓意扈姓鲁人。
问墨,本名邢建玲,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悦石工作室学习。
扈鲁、问墨的艺术情愫从儿时就开始在血液里流淌。扈鲁出生在沂蒙山葫芦崖脚下,从小生活在家家都种葫芦的环境中,随处可见蜿蜒的藤蔓和悬垂的葫瓜,传说八仙之一铁拐李的宝葫芦即采自此处。看着葫芦从开花作纽到收获成熟,这种温馨的儿时记忆不断地在他脑海里生根发芽,扈鲁上小学时的第一幅素描作品就是家门前的葫芦,从此他萌生出一个远大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他挚爱的葫芦,。
问墨出生在沂蒙山区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家庭,父亲有着深厚的文化学养与艺术造诣,母亲是一位贤淑善良而又心灵手巧的开明女性。受家庭的熏陶,问墨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敏锐的感受力,少年时期她就经常随美术老师画布景、做写生,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尽情呼吸艺术的芬芳。临沂是书圣的故乡,名家手笔随处可见,一笔一划都在问墨的心中激起涟漪,这为问墨日后精研书法播种下最初的梦想。
扈鲁与问墨都出生于广袤神奇的沂蒙大地,成才于文明浸润的圣人之乡,一个质厚气和、貌恭行逊,一个性情恬淡、温婉如玉;一个主攻绘画,一个专修书法,夫妻二人相得益彰,琴瑟和鸣,成就了书画界的一段佳话!
艺术之路从来都是艰辛的。虽然扈鲁、问墨夫妻二人从小就在艺术氛围熏陶中成长,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源于平日的刻苦练功。
自幼家贫的扈鲁深知学习机会的弥足珍贵,1983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后,四年寒窗,不稍懈怠,他的同学译木先生(本名张洪波)曾于1984年为其作《老扈酷夏练功图》,成为他当时艰辛而勤奋的生动写照。扈鲁毕业留校后从事过多个工作岗位,但他从未放下艺术创作,每年都有百幅作品问世,且创作技法日臻精熟,著名画家杨象宪先生专门为他题写“贵在坚持”四字,一语道破扈鲁最宝贵的品质。
扈鲁作品
每当扈鲁在画室挥汗如雨的时候,旁边总有一个倩影与之为伴,那便是同在悬腕挥毫的问墨。问墨的勤奋丝毫不输先生,无论是酷热三伏还是严寒三九,无论是在书房还是在工作室,都能见到她挑灯夜读、刻苦练功的身影。尽管问墨的书法备精诸体,但她依然不断地向艺术高峰攀登。2008年,问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专业研究生高研班学习,2014年获得山东艺术学院书法硕士学位,2018年、2019年问墨分别在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悦石工作室学习,在求学期间得到了诸多书法名家的指点,在理论修养与创作实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二人同在艺苑耕耘,一起外出写生,一起探讨技艺,相互鼓励,相互融合,共同精进,他们博采众家之长,融汇诸派技法,构图有破有立,亦静亦动,黑白相彰,浓淡相宜,将书法中的狂草技法融于画中,笔墨挥洒尽致、收放自如,令览者无不为之动容。
扈鲁、问墨均为淡泊之人,其艺术创作是为了心之夙愿,抒发人生之感悟,但随着他们艺术成就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书画伉俪无意于名却声名益彰,遂以独特之姿立于艺坛。
“扈鲁正在开创‘葫芦画派’,这一观点并非由我首先提出,但是我十分赞同”,“葫芦作为中国花鸟绘画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但是把葫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放置在整个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创作,我以为确实是从扈鲁开始的”,著名画家陈玉圃先生和康征先生把扈鲁的创作提升到了开风气之先的高度,而事实也是如此。扈鲁专意以葫芦为题作画,不仅将葫芦物象了然于胸,更能体葫芦之情,经多年研习,已达“境界已熟,心手已应,知纵横中度,左右逢源”的佳境。绘画之余,扈鲁不断开拓着葫芦的研究领域,葫芦舞乐、葫芦艺术品收藏、葫芦民俗等等。在他眼中,葫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而是一种厚重的文化符号。
在问墨的支持帮助下,扈鲁2007年创办葫芦画社,2010年创办葫芦文化馆,2012年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葫芦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对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作为孔子家乡大学的一名专家学者,扈鲁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标看齐,推出了“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努力推动中华葫芦文化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复兴、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尽心竭智、贡献力量。
“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分为“葫芦文化研究工程”和“葫芦文化传播工程”两大部分。两大工程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经济融合贡献力量。
《葫芦文化丛书》编纂是“葫芦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内容。《葫芦文化丛书》第一辑于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第二辑的编纂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全书完成后将成为系统研究葫芦文化的大型丛书。
“葫芦文化馆”是“葫芦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载体。目前已经收藏了数千件世界各地的葫芦藏品,年接待参观访问学者达到千余人次,成为国内最有特色的专业性葫芦文化展馆之一。依托文化馆这个实践创作与民俗研究基地,扈鲁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和画作一百余篇(幅),出版专著《扈鲁画语》《写意葫芦》两部。
“葫芦文化课题研究”是“葫芦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扈鲁主持完成“葫芦题材花鸟画及其民俗文化意义阐释”“葫芦民俗及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拉祜族葫芦文化研究”等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多项,其葫芦文化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特别是201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葫芦图像艺术研究》,成为海内外第一个葫芦文化研究的国家级项目。
“立体化的葫芦文化展演”是“葫芦文化传播工程”的重要手段。“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海内外巡展,已经走进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及北京、上海等十余个省市,累计举办展演五十余场,观览者数十万人次,成为国内外影响最大、时间最长、水平最高的葫芦文化综合巡展。
“葫芦画社”是“葫芦文化传播工程”的主要平台。目前,葫芦画社己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以及“世界拉祜之根、天下葫芦之源”澜沧拉祜自治县、中国葫芦艺术之乡聊城、中国葫芦之乡葫芦岛等挂牌,成为海内外葫芦文化传播的重要品牌。
“多元化的葫芦文化传播”是“葫芦文化传播工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扈鲁的研究创作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全日本爱瓢会会报等海内外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各类媒体对扈鲁的报道总篇数350余篇。
艺术道路无不充满荆棘坎坷,但对于扈鲁而言,感受更多的则是温馨与快乐,因为有问墨的一路相伴。书画兼修的问墨与先生扈鲁交相辉映,在创作中逐渐展现出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先后在《中国书法》《文艺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美术》《国画家》《民俗研究》《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和作品50余篇(幅)。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近10项。《图像与民俗的“互勘”——以〈清明上河图为例〉》等多项成果,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问墨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出版专著《传统的魅力》《问墨书画作品》两部。参加文化部“文化援疆”项目以及文化惠民、文化下乡活动三十余场,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并获奖。
问墨作品
众誉加身的问墨没有在光环中沉醉,而是站在更高的文化的层面来审视自己的艺术,勇敢担当起一个艺术家的使命。问墨不但数次远赴新疆、云南、辽宁等地参加艺术采风活动,而且多次为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的访华团和留学生讲授中国书画艺术,用自己的知性优雅、言传身教无数次让外国友人折服在中国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之下。2017年10月4,问墨女士携伉俪二人近年来创作的40余幅精品力作,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远赴白俄罗斯,站在“一带一路”欧洲线上,讲述中国“最葫芦”故事。此次出访和展览既加深了中白双方的文化交流,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在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浩瀚艺海,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扈鲁、问墨以皓首穷书的雄心壮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练学识,更以脱去胸中尘俗的内功修养,入古出新,本立而道生,用抱朴守拙之心,渐成大家气象。书画伉俪情意浓,艺海远航共撷英,祝福这对情笃意合的伴侣在艺术的海洋里永立潮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