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文資訊

國僑辦主任裘援平提出五點期望

Asia TV 2017-10-30 NewsCenter 60605

裘援平(後排左起第八位)與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合影。中新社 張勤攝

亞太中文電視台 中國僑網訊(記者 馬秀秀 編輯 馬秀秀/北歐華人報》/楓楊)昨日,國僑辦在北京舉行參與十九大採訪報道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座談會。共有來自21家海外華文媒體的26位代表出席。

       裘援平對海外華文媒體有何期望?海外華文媒體又對娘家人說了什麼心裡話?

    且聽小僑為您一一道來。

裘援平期望海外華文媒體

以主人翁態度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會議現場。中新社 張勤攝

       裘援平表示,參與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採訪報道,讓海外華文媒體有機會近距離瞭解中國共產黨,瞭解中國的發展變化,瞭解中華民族未來發展走向。各位海外華文媒體人不負眾望,勤奮敬業,夙夜在公,以獨特的視角和鮮活的語言,對十九大進行了深入報道,為海外僑胞提供了第一手的訊息,「感謝大家的付出」。 

       裘援平指出,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中國取得的成就、發生的變革是劃時代的。十九大開啓的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這與全體中華兒女息息相關。祖國的強大、民族的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期盼。 

       裘援平希望,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海外華文媒體人要繼續發揮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以主人翁的態度,努力成為中國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記錄者和建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海外華文媒體如何參與民族復興偉業?對此,裘援平提出了五點期望。

講好自己的故事

       對中國而言,海外華文媒體是一支獨具特色的國際輿論力量。海外華文媒體人要有足夠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積極面對融媒體發展的挑戰,不斷探索做強做大的路徑,努力增強國際傳播能力。「國僑辦會一如既往地為海外華文媒體發展創造合作機會,搭建交流平台。」 

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連接海內外和溝通中外的重要橋梁,海外華文媒體要跨越各種藩籬,用當地化的語言,以講故事的生動表達,介紹立體真實全面的中國,減少外界的種種誤解和曲解,增進民心相通。 

講好文化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獨樹一幟,其普世的思想和柔性的表達,更易為各國民眾所接受和認同。海外華文媒體在報道內容上,要增加中華優秀文化內容,以文化人,影響更廣大的讀者。 

講好合作故事

       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發展新型國際關係、大國關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都需要各國華文媒體發揮獨特而重要作用,與主流媒體加強合作,擴大雙語雙向報道面,推動中外各領域交流合作。  

講好僑社故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要讓海外僑胞有參與感和獲得感,而海外僑社和諧發展,是應有之義。海外華文媒體應多傳遞正能量,「教育僑胞團結互助,維護華人整體形象,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積極融入住在國社會,堅持文明守法經營,與其他族裔友好相處,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海外華媒稱參與十九大報道很「振奮」  冀傳遞真實聲音

        「銳意進取毫不懈怠,這是中華民族最本質的思想,中國共產黨正好體現了這一思想的精髓和靈魂。」全美電視台新聞中心主任陸昱表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印象深刻。 

       在他看來,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各方面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平台;以黨的十九大為新動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離我們越來越近。」 

       美國僑報執行總編輯劉曉東是第二次參與中共黨代會報道,他認為十九大有四大突出特點。

        「第一,傳遞的信息量非常大,從十九大報告、黨代表通道、新聞發佈會等,向外界傳遞了豐富的信息;第二,開放度高,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越來越自信;第三,全面務實,大會不僅規劃道路、理念等宏觀層面,還聚焦民生、環保等實在內容,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第四,創新度高,這在許多細節都有體現。」 

       在談及感受時,各華文媒體代表都提到兩個字,那就是「振奮」,為祖籍國的發展變化而振奮,為能有機會近距離參與十九大的採訪報道而振奮。 

       北歐華人報社社長宗金波坦言,在十九大召開的前半年,報社就開始籌備報道工作,當獲知十九大於1018日召開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派記者採訪了僑領。在他看來,振奮的不僅是海外華媒人,「十九大開幕時,北歐時間是深夜,好多華僑華人連夜收聽了習近平三個多小時的報告。」 

       在長達一周的報道週期中,各海外華文媒體兢兢業業,為海外受眾瞭解十九大、瞭解中國提供了及時的資訊和新鮮的視角。 

       美國中文網的記者田甜稱,通過前後方的相互配合及全媒體平台輔助,共發佈中英文報道50多條,包括精彩短視頻、記者觀察、現場報道、延伸性報道等。 

       截至1026日,《歐洲時報》國別版共刊出版面126個,發表文章數百篇。「受眾反饋良好,還連發三篇社論,播報重點內容。」說起報道成績,歐洲時報的記者孔帆流露出自豪。 

       在海外華文媒體隊伍里,不乏外國朋友。美國中文網的記者中,就有一位美國人。「這位記者對各種文件的理解力很強,所做高鐵報道被多家媒體採用。」田甜對此表達了高度肯定。 

迪拜中阿衛視駐華記者馨玥也出席了座談會。

圖為:迪拜中阿衛視駐華記者馨玥

       馨玥是典型的埃及美女,卻有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對中國真實客觀的報道,也為其所在媒體贏得了關注。「除此之外,我們做了充分準備,報道被翻譯成英文、阿文和中文,分別在不同平台推送。」迪拜中阿衛視台長劉海江介紹說。 

       座談會上,關於海外華文媒體如何進一步發展,也成為討論的熱點。

       美國中美郵報社社長屠新時稱,在海外傳播中,一定要對傳播路徑做深入研究。「海外華文媒體雖然力量有限,但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通過加強交流取長補短。」 

       一帶一路中國品牌世界行,我們已經做了三年,既向民眾推介了他們喜歡的產品,也傳播了中國品牌。」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社社長吳敏分享了其媒體擴大影響力的經驗。 

       俄羅斯龍報總編輯商永稱,海外華文媒體做大做強,需要從內容、影響力等方面下功夫。智利南美新聞網執行總編王雪琰也指出,外國媒體接收到的中國信息往往有延遲甚至偏差,「對此,海外華媒可以通過與當地媒體多交流,建立互通渠道,傳播真實的中國聲音。」 

       澳大利亞大洋傳媒總編輯禹志超表示,在新媒體建設方面,海外華文媒體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希望在新媒體建設方面,得到更多的指導和關注,通過發揮海外華文媒體的獨特優勢,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些工作。」

 

記者/編輯:馬秀秀

(文章來源:中國僑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