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文媒體》巴黎消息)巴黎時間 9月6日下午3點(北京時間晚上9點),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指導、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黎錦經緯記:守護與傳承 ——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與傳統遊戲、方言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開幕式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 Suger Hall 展廳拉開帷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活態遺產處代表Tim Curtis先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兼中國、朝鮮、日本、蒙古、韓國五國總代表Marielza Oliveira女士、信息與傳播處項目官員曾慶怡女士;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公共文化處二級調研員劉實葵女士;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莫青橋、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專家陳佩; 美國先鋒娛樂集團公司總經理曹石; 海南傳世黎錦研究所所長郭凱; 海南省黎錦藝術博物館張士興、符秀英、趙煉林,徐朝輝。法蘭西學院通訊院院士Jean-francois Collignon 高立昂先生及夫人; 中法服裝協會會⻓胡仁愛;法國國民議會及法中友好小組主席、巴黎市國會議員陳文雄先生及夫人; 法國鞋業協會會⻓管光成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多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官員觀看了開幕式的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幹事曲星先生抽空觀看了海南的展演活動並給予高度肯定。
據主辦方的介紹,本次展覽分為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展區、傳承人活態展示區、黎錦風情展示區、十年保護成果展示區及黎錦創新文化展示區五大版塊。選派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符林早、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人(符秀英、胡春芳、陳丹、黃麗瓊)以及來自三亞市海裳灣區的青年代表吉菊蓮和10歲小女孩伍羚瑜7人進行現場紡染織綉四大技藝展示,代表們同時用海南方言演唱《久久不見久久見》等民歌及進行遊戲互動,開幕式後,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贈送了精美的黎錦織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活態遺產處代表Tim Curtis先生為開幕式致歡迎辭。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態遺產處的主任,Tim Curtis 先生表示這次黎錦展覽展示了美麗海南島黎族傳統歌舞、遊戲等豐富的文化遺產,特別是以黎族紡織為核心的黎族紡織,今年是傳統黎族紡織技術進入中國十周年。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於本次海南省人民政府將這些來自中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帶到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出表示感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兼中國、朝鮮、日本、蒙古、韓國五國總代表Marielza Oliveira女士在發言詞上特彆強調,海南的黎錦非常美麗,而海南政府能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這個展也讓她十分的高興和驚喜。她在講話中表示:本次展陳策展精美、形式新穎。特別是在儀式開始時,傳統歌曲的演唱和傳統樂器的演奏都非常優美。她認為這種文化交流,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3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進行歷史性訪問時出色的演講所強調的那樣:「可以幫助我們敞開心扉,拓寬視野,在我們之間建立更大的共識。」在道德和智力上不斷培養人的過程將導致更高的人性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是人類進步的一大助推器。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莫青橋代表主辦方講話。他在發言中特別提到,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海南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人民幣)建成了5個300平米的傳習館、148畝的原材料種植生產基地、16個黎錦技藝傳承村;有62所中小學開設黎錦技藝進校園實踐課;4所大中專院校承擔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參與學習人數超過10000人;織女由2009年申報時的不足1000人發展到如今的近20000人。2017年3月28日在海南省東方市舉辦的千人織黎錦展示,獲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多人同時織布」(Most people weaving cloth simultaneously)榮譽稱號。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多次代表海南到亞洲、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展演展示,黎錦走向了世界,增強了黎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促進了黎族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
最後來自中國最南端的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是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符秀英向全場的嘉賓和教科文組織總部的領導們分享的她從藝幾十年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自2010年起至今,符秀英累計培訓學生1986人,下崗工人、農村婦女3278人,培養出1名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0多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讓更多人見識黎錦雙面繡的美,讓黎錦技藝這一傳統工藝不斷傳承下去。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二級調研員劉實葵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贈送了反映清代海南黎族織女們紡紗、織錦的日常生活形態的黎族織綉藝術品《瓊州黎民圖》。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特別向海南省政府及所有傳承人分別贈送了《感謝信》。
此次展演的目的是通過舉辦「黎族經緯記,保護與傳承 ——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覽展示活動,以文字、圖片、視頻(ARVR)、互動式多媒體、實物和7名傳承人現場技藝展示,以「活態+科技」的方式,亮相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樓,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定位和要求,重點呈現並總結我省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保護實踐的有效做法,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宣傳推廣海南傳統文化,提升海南國際知名度,展現海南省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實踐能力和履約成果,為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生動範例,貢獻海南力量。
同時與巴黎當地文化藝術單位進行交流,探討黎錦走向時尚的可行性,黎族圖騰元素與時裝設計的運用等,在產、學、研等方面進行探討與合作的可能性。
海南地處中國最南端,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聚居有漢、黎、苗、回等多個民族。黎錦是黎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其民族身份和文化認同的顯著符號,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百件來自海南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精品,以及兩幅珍貴的「龍被」和老中青三代黎錦傳承代表人的現場展示,向時尚之都的人們展示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2009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簡稱「黎錦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十年來,黎錦技藝的傳承在社區群體個人和各級政府共同努力下,海南不斷探索黎族錦技藝保護實踐,而此次展覽就是海南向聯合國教科文匯報十年保護與傳承的成績單。
本次展覽中的龍被圖案絢麗,色彩斑斕,是黎錦工藝中難度最大、文化品牌最高的珍品,體現了黎族傳統紡染織綉精湛技藝。歷史上曾為進奉朝廷的貢品,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堪稱稀世珍品。其中一幅為「雙鳳朝陽」,一幅為「鸞鳳和鳴」。
對於海南省黎錦技藝、傳統遊戲和方言這些文化遺產而言,最好的保護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年人群了解、喜愛和使用。所以海南黎錦傳承和守護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從過去對黎錦傳承人「授人以魚」式的簡單捐助升級為「授人以漁」研習發展的賦能,充分探索非遺傳承、保護、發展的創新路徑與創新模式。如與黎錦傳習所、黎錦文創和開發企業、學校及研究單位共同建立「非遺保護創新生態圈」,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力「非遺走進現代生活」;以黎錦為媒,大膽的走出國門,與包括法國、意大利、紐約的頂級時尚設計學院開展黎錦與時尚的探索。
本次展演活動得到了教科文組織,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鼎力支持,正式展覽時間為9月8日一12日,恰逄周末,故在周五下午舉行開幕式。
Mandarin TV法國電視台、中國駐歐國際播電台、歐洲時報等媒體參加了本次開幕式活動。
(文章來源:《世界華文媒體》)